久坐是身體健康的一大敵人,久坐會讓你的消化系統紊亂,出現消化不良,腹脹,腹痛等各種症狀,那麼我們該如何改善胃腸道的功能呢?中醫介紹,按摩是一個不錯的選擇,那麼,我們應該怎麼來調節腸胃問題呢?
幾個穴位按摩保養腸胃
捏脊療
捏脊療是通過刺激身體某些經絡和穴位,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尤其適合患有脾胃失和、消化不良、厭食積滯等病症的孩子。主要是捏背部脊柱及兩旁,脊柱在背部的正中,是經絡中的督脈所在,脊柱的兩側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路線,刺激其穴位,可以起到通經活絡,調和氣血,及調整臟腑的作用。
飯後揉肚:
飯後先散會步,然後或臥或坐,用手輕輕按揉腹部,先將雙手搓熱,分別以左、右手,按順或逆時針方向,按揉上腹部,各做30次左右,此法可增強胃腸機能,對治療腸胃病有一定效果。
捏腿肚:
小腿肚內側有足太陰脾經、足厥陰肝和足少陰腎經,按捏這一部位,對上述經絡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,足太陰脾經與脾胃相聯故而捏按此處可治療胃之疾患。當然這只適用一般胃病,能緩解輕微的胃痛,嚴重胃病者,應去醫院診治。
從經絡看,胃經是經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,一般胃腸功能良好者站立時腳趾抓地也很牢固。因此,經常活動腳趾可以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。尤其現在歲末將至,不少人應酬多、飲食無節制,易吃傷脾胃,常活動腳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脾胃減負。
活動腳趾時可採取站立或坐位,雙腳放平,緊貼地面,與肩同寬,腳趾連續做抓地——放鬆的動作60至90次,對腳部經絡 形成鬆緊交替刺激。做此動作時可赤腳或穿柔軟的平底鞋,每日可重複多次。每天洗腳時,還可在腳盆裡放些大小適中的橢圓形鵝卵石等物體,泡腳同時練習用腳趾 反復鉤抓這些物體。溫水泡腳有利疏通經絡,腳趾抓物可刺激局部胃經的穴位,持之以恆會逐漸增強胃腸功能。但糖尿病患者用此法時需注意所選物體表面要光滑, 以免劃傷局部皮膚、誘發感染。
胃下垂按摩治療法
預備式
坐在椅子上,腰微微挺直,雙腳平放與肩同寬,右手掌心與左手背重疊,輕輕放在小腹部,雙目平視微閉,呼吸調勻,全身放鬆,靜坐1~2分鐘。
按揉百會穴
首先將手指的中指放在百會穴上,然後適當用力按揉0.5~1分鐘。有升陽舉陷的功效。
中醫認為,脾主升清,主運化,脾陽虛,則中氣不好,所以會導致中氣下陷,而中氣下陷的結果,就是內臟下垂移位,胃下垂也屬於這種情況。升陽舉陷,則達到提升陽氣的作用,陽氣足,胃下垂情況自然消失。
掌揉中脘穴
(中脘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,前正中線上,具體找是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。)將右手拇指指腹放在中脘穴上,適當用力揉按0.5~1分鐘。有疏肝和胃、止痛止吐的功效。